在佛初成道所度的比丘僧團是沒有戒律的,為何沒有戒律?那是因為佛成道初期所度的諸大弟子如鹿野苑五比丘,大迦葉等五百眾弟子,舍利弗、目犍連等都是極其利根的人,常因佛陀的三言兩語開示即證了阿羅漢,或初果聖人。所謂「初果耕地,蟲離四寸。」這是由聖人的道力所成的道共戒。即然不犯罪作惡,那就沒有制戒的必要。要像一個乖學生,不須要去規定他的功課他自然就會看書。

  但後來僧團逐漸擴大,出家的身份背景也雜了,比丘開始有作惡的行為出現,為了僧團的合和清淨,於是不得制戒來約束。而戒是佛弟子有所犯才制的。在《五分律》:「舍利弗,我此眾淨,未有未曾有法,我此眾中,最小很須陀洹。諸佛如來,不以有漏法而為弟子結戒。」比丘戒是根據事實而制的,佛不預先制戒有兩大理由:一、表示民主。二、是表示尊重弟子們的人格,如果不犯便制,弟子當然也會接受,但那不是僧團的意志,那變成是佛的強制約束。若有人犯了破壞僧團的清淨合和,僧團大眾為了清淨合和於是請釋尊制戒,那即是出於僧團的要求。於是與其說佛陀是制戒的人,還不如說佛陀是主持戒會的人才洽當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bui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