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信仰中,總是有個全知全能的神,這樣的神具有賞善罰惡的能力。於是使信仰者懂得向善,因為向善將會受到於神的眷顧,而同時對於作惡者,信仰者也能生起作惡者必定受到神的懲罰。以此二者作為向善止惡的動力。但對於希冀神能對於造惡做出處罰,那亦無疑是一種嗔恨的心理,若無嗔恨,那就不可能有如此的心理。在佛教中,亦有許多佛教徒,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也會以神教的思想來乞求佛菩薩去處罰造惡者。

  佛教言「因緣果報」。「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很明顯的指出,造惡者所受的苦果,是自已過去的惡行所致,而非佛菩薩降禍於惡人的處罰。

  那麼佛菩薩如何教化眾生?當以智慧和慈悲,而不是鐵和血。諸佛菩薩的慈悲是遍一切的,善者要度、惡者也要度。只不過眾生各有不同的得度因緣。

  再觀佛世,佛陀可沒用棍子責打、語言責罵過群弟子們,甚至任何一個眾生。於是對於希望佛菩薩處罰他人的佛弟子可能要失望的了,這樣的佛弟子恐怕自已也是個造惡者,以惡心希望佛菩薩對於其他的眾生產生惡行(處罰造惡者)本身已經構成惡的條件,惡心加上惡行以期待希望他人痛苦。

  當然造惡之人佛子有權力可以遠離,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也是「應當遠離」。但不是嗔恨他,而是慈悲他,希望佛子的遠離可以令他避免了傷害他人的機會,讓他沒有造惡的因緣。同時也是保護自已,避免自已嗔心的現起而有造下不善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bui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