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西方文化中,「忍辱」的思想是共有的特色。「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是古人很早就體認到的人生處世的哲學。


  佛教的菩薩六度,忍辱也在其中。忍辱的定義是安住於逆境之中。除了對於凡夫眾生以煩惱的觸惱之外,還有五蘊色身的忍和環境上的忍。另外,持戒也須要一點忍辱的精神,一個沒辨法忍辱的人必定無法持要戒的。


  佛教的忍辱有別於一般世俗的忍,世俗的忍在於為了追求忍背後的和諧而願意進一步的犧牲而換取更高的意義。但佛教的忍辱不是犧牲。而是體驗到人法的空寂性,如有人惡口罵你,即觀察罵者不可得,罵的這件事也不可得,受罵者也不可得。也就是觀察罵者、受罵者、罵的語言皆是因緣所生,亦會雖因緣所滅。於是知此法的本性空寂而能安住在其中。


  當然雖然本生空寂,但本身的因緣合會中罵這件事還是「宛然而有」。佛子並非體察性空而以為可以什麼都不在乎,仍是明了對方為何罵,為何對你造逆境。明了「空性」中,亦在「有」中去努力,這才是佛弟子所必須具備的正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bui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