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聞乘的目標,在於生死永斷的涅槃,而煩惱是生死的根本,能斷煩惱即能不受後有。而在經中,佛弟子在斷盡煩惱時皆會自言:「我身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此時的佛弟子皆已證得阿羅漢果,此於乘聞乘中稱為無學果位,意為已圓滿此修學,不無有法可再學。

  煩惱斷盡、解脫生死的阿羅漢果是聲聞乘中的最高目標,於佛世時佛陀亦被稱為阿羅漢,但不同於佛弟子的是佛陀是稱為「大阿羅漢」。當然以大乘佛教而言佛與阿羅漢是天差地遠,如何能比。但以煩惱斷盡之德尊稱,阿羅漢與佛同為不受後有、生死有盡,故皆可稱阿羅漢。

  聲聞乘的阿羅漢是釋尊所運用成佛道之方便的第一站,如《法華經》之化城喻的第一座城,於佛陀所教導眾生最高的目標當然是教導眾生如何成佛,但對大部份的眾生而言,佛道長遠,三阿僧祇的菩薩道亦是難行難忍,這是無法令眾生發起修學的勝心而自甘怠墮不前,而聲聞乘果位唯是令眾生不以修學之綿綿無盡之成而願努力辨道為方便法。

  當然煩惱斷盡的阿羅漢除了諸根猛利的諸大弟子之外很少一次就斷盡,多是一分一分斷,所斷之煩惱到了一定的程度即可進入賢聖之位。

  最初證須陀洹果,須陀洹為預流、入流之意,修行至此,已是入聖賢之流,能決定趣向羅漢。須陀洹所斷三結-我見結、戒見取結、疑結。我見是自我的妄執,是生死的根本。從我見而來的,是我所見、斷見、常見、一見、異見、有見、無見,而我見一斷,這些自然都沒有了。戒禁是無意義外道戒行。疑是對正覺者佛與正覺之法與賢聖僧之疑。初入聖流,斷三結,再不墮惡趣,剩下人間天上之果,也唯只七次,稱為「極七有」。最多七翻生死必定入聖位了生死。此時的聖果已有功德力自然所成的道共戒,使善根所護而不會造惡業,如有說:「初果耕地,蟲離四寸。」

  此後二果斯陀洹與三果阿那含,只不過是殘結餘惑之自然萎縮之過程。此間所作已沒有三惡道之業,也沒有足夠成滋潤人天報業與引業。以體見正法而斷了見惑的聖者,知見已是絕對的正確,於正確的知見中,於一切的行住坐臥、衣食語默、毀譽得失、衰老病患皆能提起正念,聖道的潛力一定會現起,愛染的修惑漸漸消去。自初果後,不管是主動或被動修斷,未斷的修惑必定斷除,只是遲速之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bui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