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是人天法門,也就是說,五戒是構成可以當人與升天的條件。因藉由五戒免除了四性罪所造成下隨三惡道的業力。所以三惡道門自然關閉。而得以繼續留在人間或升天。

  但五戒雖然殊勝,但仍在五道中輪迴,仍是不斷的生死,一世人之後又是一世人,一世天人又一世天人,繼續持五戒可再受生人道和天道。雖可免於三途大苦,卻也免不了輪迴苦。

  是故佛子進一步所持的戒律目的,是為了「出世間」。為了脫生死,阻止輪迴的大輪繼續轉動。持五戒後,不墮三惡道後,腳步站隱了,於是朝「出世法」前進。

  於是佛制「八關戒齋」。八關戒齋的內容,是為了為眾生種下出世之因。在佛教,七眾(優婆塞、優婆夷、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比丘、比丘尼)戒律的受持次第,有分「漸次戒」和「頓立戒」兩種。漸次戒就是逐次向上受。三皈五戒是七眾戒的基礎,在逐次受沙彌戒、沙彌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在沙彌尼求受比丘尼戒前,尚須受兩年的式叉摩那六法。頓立戒,無須先受任何戒即可受之,八戒與在《梵網經》、《菩薩瓔珞本業經》的菩薩戒,是在七眾之外的別解脫戒,就算不受三皈五戒,亦可直接來受八戒和菩薩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bui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