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無樹,明境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這是六祖惠能所造的偈言。象徵禪宗所言的「頓悟」。此段對應於神秀的另一段偈言。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境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此偈不難看出神秀所主張的是「漸悟」的修行方式。此兩句偈言皆代表了兩位大師的所學,而五祖弘忍依《六祖壇經》說,也是依此兩偈而擇衣缽的傳承。

  在六祖壇經中,是有些抑神秀而揚慧能的色彩。但回觀正史上,雖然五祖弘忍衣缽非傳神秀,但神秀之能成為五祖弘忍的上座弟子,受弘忍眾弟子的擁戴,可見神秀也不完全徒具虛名。由其神秀曾受武后跪拜頂禮之大禮,武后當時為唐皇,為九武之尊,理所當然會去選擇有德有行的高僧當代高僧頂禮,所以以此推斷神秀在佛法昌盛的唐代,是受的起大眾以佛法高僧的高標準檢驗的高僧大德。

  但神秀的法理和主張不受世人所重視,可能是在於神秀沒有得到弘忍的衣缽,相形之下惠能成了六祖,似乎就隱隱說明了惠能所得法比神秀高明。也因此惠能那「頓悟」比起神秀「漸悟」更被大眾所接納。

  另一方面惠能頓悟思想就像中樂透一樣,一念間就頓然開悟,實在是大好了。而比起神秀的「時時勤拂拭」,那就是一分勞力一分錢,那實在是大累了,太麻煩。

  如以凡夫而言,神秀的教理其實更契合凡夫,眾生皆是不斷的染著,「時時」觀照自已的三業和「勤拂拭」去已有的業障和無明煩惱的「塵埃」,較附合凡夫眾生的修行精神。

  但也不否定眾生中有如惠能如此大根器的人,聽《金剛經》的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了。一般人《金剛經》整部已經念了幾百部幾千部,也都還沒開悟。何況一句一偈就能開悟。鳩摩羅什也是利根的人。但試問從佛法出世以來有多少個惠能和鳩摩羅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bui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