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受如來藏的思想很深,中國古德或有對唯心思想燻息深的,對於一切的經典就都以真常的角度來詮解並作註寫疏。

  龍樹的《中論》偈頌中出現「佛性」,但此佛性所指言於眾生「成佛的可能性」而非「本具清淨的佛性」。

  著名的《法華經》中的「寶珠喻」,貧者衣內所繫的寶珠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有人為他繫上的。於是知經中寶珠所喻的絕非「本具的佛性」,而是喻為「過去種下的善根」。貧者是因善根還未成熟而貧,而非煩惱蒙蔽本來具足的佛性而貧。

  這樣的錯誤是中國的一般信徒都不免犯的。這樣的結果除了歸結於沒有秉除先入為主的觀念外,沒有全盤的透澈佛教整體教理以及不明白各經其結出時的歷史與其地位等種種錯誤研讀方法,終導歸於錯誤的法義理解而錯解經論,不免大為可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bui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