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成道後,初轉法輪於鹿野苑,度五比丘,教四聖諦法。這是多數原始經典與各部律藏共同所傳,也是最合理的說法。

  有人說,佛陀初成道即宣講華嚴經,教菩薩法。這是信行人本著大乘佛法思想化區的想像,對他們而言,似乎菩薩法是釋尊成道後最迫切想教導眾生的教法。

  就義理而言,成佛之道的確是佛陀令一切眾生同入究竟涅槃為最高的理想目標。但佛道長遠,成佛之前三阿僧衹難行難忍的菩薩道對於沉淪生死流轉的凡夫而言,是無法信受發心的。於是釋尊一乘說三,先以聲聞教法攝化眾生,有能力超脫三界時或善根資糧具足即可迴小向大,行菩薩法。《法華經》中的「化城喻」所言即在於此。於是知佛陀初轉法輪如宣說《華嚴經》,不僅不契眾生根機,沒足夠的緣起中道正見,也不易正確的理解華嚴妙義。

  以原始聖典與各部所傳三藏,能被尊稱為菩薩的,也只有釋尊成佛前與本生中過去的菩薩大行與未來受記成等正覺的彌勒菩薩而已。

  但現今末何仍有眾多的佛子信受此說呢?中國是大乘化區,眾生直接熏習大乘法已久,原始聖典與部派三藏在中國的八宗中都不受重視,佛子缺乏佛法初期法義的核心思想,不免少了一分正見得以抉擇法義。但中國佛弟子並不以為少了初期佛法的學習而可惜,反更增慢心自詡不大乘根基,不屑習於原始教典與部派三藏。由井虧天以為已見了天的全貌,那是佛教徒不可不慎的障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bui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