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序分:「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時紇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所言的這些,無一不是僧團中的生活和出家比丘的戒相。

  在毗尼中,出家眾對於衣、缽、食時、乞食、乞食次第,皆有嚴密的規定。這些生活上的小規定,對於非生活在團體中人,是比較難理解的。僧團中的一切起居都生活在一起,這些小戒目是生活公約,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什麼時間不該做什麼事,都有規定。若有一人不照規定而行,那麼就多少破壞大眾的生活進而影響其他人的道業精進與僧團的和合。

  在《金剛經》的序分這樣的描敘世尊與僧團的生活,不僅表現出如實的一面,承接了以下將宣說的離相無住般若慧,也間接說明了,般若慧不能離世間的種而說,亦不能離戒定而說。這是為一類曲解金剛義的眾生而說,對於取金剛義的「無相非相離相」而言世間的一切是「無」,這是斷滅的。

  金剛般若雖否定世間的真實性,但確不離於世間。一切體證般若賢聖眾,又是如實的從般若慧中,大悲等流,體見世間的無真實性而度一切眾生。如《金剛經》正宗分:「若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而無有一實眾生得滅度者。」對於菩薩而言,是心願度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能解脫生死煩惱而入無餘涅槃,但菩薩也證見眾生無有實,非有一真實眾生可得度者。從般若慧中而流出大悲心,非即世間亦非離於世間,不若二邊正是般若的妙慧。

  般若非即世間而執取有眾生可度;亦非離世間的度化眾生。立一法即非般若,非即非離亦非非即非非離。這對於妄執金剛義:「一切相皆是虛妄。」而無所不為、隨心恣意、撥無因果的佛弟子,這是離世間而說空的,是該省思的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bui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