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梵語「禪那」,義為「靜慮」。禪的實踐與體驗,是不可說的,可說的,都不是禪。「各人吃飯,各人飽」,禪所生的淨、妙、喜、樂,也只有行者當下自已才知道。

  但禪絕對不是就光坐著,心意沒有所緣與沒有正見正觀為導都不對。有正確的所緣與正見才能伏五蓋進而證見般若實相。

  雖說禪的實修實踐是不可說,但沒有透過文字去真正了解禪,與沒有從教典所得的正見,光是「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想」的枯坐,如此的盲修瞎練,是不可能由定生慧,更可能在沒有正見的引導下過去業習隨現。

  如修止禪時,非什麼都不想就是定,在修止時必須有正確的數息觀,或住在所緣的對相,進而正確了解禪相、尋、伺,沒有慧的,容易執著於禪相或沈浸在定所生的喜樂之中。當五蓋現時,事前沒有正確了解五蓋與能對治五蓋的正見,不儘不能降伏,甚至五蓋現時而不能自覺,這些都不是正確的過程。

  能面對這些千變萬化境界的正見、正定、正思惟,皆須先從教典中得到正確的理解,對於煩惱五蓋正確的認識與了解,對於對治煩惱的觀法運用自如,如對治五種煩惱的五停心觀,貪欲現時作不淨觀對治,如在嗔恚現時作不淨觀而更增嗔恚,那這樣的坐禪,不儘沒有功德,甚至危險萬分。

  禪宗才是最須要熟研三藏以種種正見面對在禪定正所有可能生的種種境界正面對自已心性的變化導向正確的方向。比起淨宗,念一輩子的佛號而沒有慧,至少還不會有什麼過多的境界與危險,但坐禪行者所須面對的境界比一般人在沒有行禪的人須面對更多的狀況,這時候因「不立文字」而不從三藏教典中取得正見正觀,實是如蛾赴火。

  實修實證,是佛陀的教導。但「怎麼修」、「如何修」也須從教典中了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然盲修瞎練,欲修佛道卻修成天魔外道,還以為自已是有道之人。如「如來宗」是打禪的,自封傳承「禪宗」的,其禪法確也是近於如來藏系統的禪法,但其中又加入許多「如來宗」自已非法的思想,其信徒眾多也認為自已是佛教,但其中的三聖教嚴重偏離佛教教義的核心「緣起」。這是沒有緣起正見而自已盲修瞎練的實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bui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