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唐代佛教盛行,玄奘大師譯經著作更是無人能及,所譯的《大般若經》含藏古來大德所有對般若經的譯本,其有經量更達六百卷之多。其次是唐菩提流支所譯《大寶積經》,於武后神龍二年奉詔譯,於先天二年編譯完成,共一百二十卷。

  一如玄奘所譯之《大般若經》的「大」字來表示此部為含廣所有「般若」部類的總集;菩提流支所譯之《大寶積經》同是「寶積」類的纂集。但玄奘之《大般若經》乃全數重新翻譯,無論當時是否已有相當的般若漢文譯典已經譯出通行與否,玄奘還是重新譯出;菩提流支所譯之《大寶積經》中,只針對古譯文義艱澀或經本脫落之殘本,或古人尚未譯出的進行翻譯,若古文已譯的相當精確的,即不再新譯。是以《大寶積經》乃是多數人的翻譯總集。《大寶積經》中有四十九會,菩提流支新譯的有二十七會,古譯經所譯有二十二會;論卷數,菩提流支所譯出的不過百二十卷的三分之一。不過因《大寶積經》為菩提流支所編譯完成的,古譯經師所譯出的,多少也不可考,所以一般總說是菩提流支所譯。

  但嚴格的說起來,原始的《寶積經》乃是受錄於《大寶積經》第四十三會.百十二卷的「普明菩薩會」,其餘的四十八會乃附合於「寶積」,是故《大寶積經》應可說是由四十九部不同的經典編集而成,其性質互不相同,也沒有一貫的論題,也沒有前後的次第。《普明菩薩會》非菩提流支於編譯《大寶積經》時所新譯的,《普明菩薩會》現存的譯本共有四譯,最古的是後漢支婁迦讖譯的《佛遺曰摩尼寶經》,共一卷;其次為晉失譯,《佛說摩訶衍寶嚴經》一卷;三譯為秦失譯的《古大寶積經》一卷;四譯為趙宋施護所譯的《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五卷。被選定編入《大寶積經》的是秦失譯的《古大寶積經》,被編入第四十三會而更名「普明菩薩會」。古代所說的《寶積經》,都是指此經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bui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