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今所指的《大寶積經》,一般是唐菩提流支所編譯的《大寶積經》百二十卷,在中國佛教界中,《寶積經》被列為五大部之一,具有崇高的地位。(五部的分類,出於《開元釋教錄》卷十、十一、十二,將總計一五九經一二九二卷之多的經典分為《般若部》《寶積部》《大集部》《華嚴部》《涅槃部》;,並說明般若經為五部之首的理由(大正55‧582b):般若經,建初諸謂諸佛之母也,舊錄之中編比無次。今此錄中,大小乘經皆以部類編為次第。)但真正的《大寶積經》,乃是收錄於《大寶積經》卷百十.四三會的(普明菩薩會),這是古典是《寶積經》,古代說的《寶積經》,指的就是收錄於《大寶積經》的「普明菩薩會」的經本。

  《普明菩薩會》內題「古大寶積經」。楺譯於《大乘寶雲經》中的,名「寶積品」。龍樹《智論》卷二八所引的《寶頂經》,明菩薩初發心勝於二乘,指的便是此經,只不過是異譯為《寶頂》而已。《普明菩薩會》的釋論是魏菩提流支所譯的《大寶積經》四卷,此論傳為世親所造,依藏譯的,說是世親弟子安慧所造。

  附帶一提,魏菩提流支與唐菩提流支非同一人,二者皆是譯經大師,一般魏朝大師又作菩提留支,唐代大師又作菩提留志。魏菩提流支乃北印高僧,於北魏永平元年(508年)攜帶大量梵本佛經至洛陽,宣宗禮遇,入永寧寺,二十年譯經事業。《高僧傳》(卷一):「菩提流支,魏言道希,北天竺人也。」《十地經》序:「三藏法師菩提留支,魏言覺希。」《唯識述記》上:「菩提鶻露支,此雲覺愛,先雲覺喜,即魏時菩提流支法師。」;唐菩提流志,本名達摩流支,南印度人,高宗遺使迎請,菩提流志達東都洛陽時,高宗已去世多年。菩提流志受到唐歷朝隆重優待,其譯經的經場,歷朝皇帝都為菩提流配上當時的通曉梵文的精英與其時卓拔的文士幫助菩提流志的譯經事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bui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