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二(總說如是我聞釋論):爾時,長老阿泥盧豆說偈言:「咄世間無常!如水月芭蕉,功德滿三界,無常風所壞!」

  阿泥盧豆即是釋尊十大弟子中天眼第一阿那律,於智論中,阿那律說此偈的原因在於釋尊入滅之後。阿那律作大阿羅漢,在釋尊入滅時也是個即重要的角色,他提醒了因恩愛未斷而仍為釋尊即將入滅而悲泣不已的阿難,為了僧團與正法的久住,不應悲泣不已,應問「四事」。

  再論此偈義。「咄」有感嘆義。世間之無常本是佛所開示,三法印中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本就依著世間無有永恆存在的實體,也就是空性。佛法中的空,是否定義,但並非言「無」之否定,而是言無有常性之的存在有。

  水月芭蕉,都是無了解說無常而用的譬喻,經論中為了說明現象無常性而廣用許多譬喻,如羅什所譯《金剛經》之四句偈又以夢幻泡影露電等六喻來言有要為法之無常性。

  所謂法印即遍一切,實在的真理。無常法印即是世間常性,釋尊做為人身,當然不能免世間之無常性,老死病苦。但佛以如此功德滿三界之如此巨闊之功德生身,亦不能免於無常所逼迫。

  雖說無常法性為世界之常性、普遍性。此有一極為明顯之矛盾處,何以說世間無有常性卻言法印是常。這也是教理之論證而使各部派各有註釋,如說一切有與犢子部乃至大乘時期之唯識學與如來藏系皆傾向於無常性之假有必依於一個常性之實有。而性空學之中觀系則以世俗諦與第一義諦之二諦中道來詮釋法印。

  此雖已談到空、假有、中道,其都不離於原始佛教的核心「緣起」教理。緣起法依於因,而因緣起必歸於還滅,此即謂之無常,而因緣起之現象以作用而言為有,但因為那只是因緣而起且生滅相續而稱為假有,而也因此生滅相續而剎那變化現象的不實在性而為空性。而緣起雖擁有無常變化之空性但保果後因生之現象有,以此緣起法中有無常且否定義的空性但有因生果的現象作用之假有,此以不以無常之空性為實性亦不偏於有之作用而執取,此為中道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buil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